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中国经济评论》第11期新刊发布|聚焦“碳达峰碳中和”


卷首语
中国在未来十到四十年时间里实现“碳达峰碳中和”目标将面临不小的困难与挑战。但是,中国未来的探索经验也将给其他国家,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提供值得借鉴的独特样本。




目录总览

开卷

习近平谈碳达峰碳中和

前沿观察

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、挑战、机遇及实现路径

——白永秀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导;永秀智库理事长

      鲁 能丨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

       李双媛丨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规划师

中经智库

中国减碳之路的选择:碳交易还是碳税?

  ——管清友、伍艳艳、许博男丨如是金融研究院

碳中和热下的进退思考

  ——林伯强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

高端访谈

碳中和机遇下的企业发展新路径

——文 丨 本刊记者 刘畅

全球视野

碳中和,新全球博弈刚刚开始

——王 文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

“碳中和”背景下“绿色丝绸之路”危机中育新机

——万 喆 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

焦点透视

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

——王 遥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

       吴祯姝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

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加速生产与消费系统转型与升级

——李 岩 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如何调动全民参与减碳行动

——文丨本刊记者 刘畅

关于全国碳交易市场机制设计的思考

——李超、林成炜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

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
——钟正生 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所所长
        张 璐丨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
城市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

——仇保兴丨国务院参事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

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
——田春秀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副主任
      夏 光丨生态环境部原督察专员

趋势洞见

为什么“要有序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”?

——韩文高丨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《中国经济评论》杂志总编辑

历史钩沉

碳减排实施路径的回顾与反思

——文丨本刊记者 刘畅 张乐






本文首发于《中国经济评论》杂志第11期


现在征订《中国经济评论》全年刊(2020年7月起,可改起订月)

可享七五折优惠(450元12本 包邮)

购买单期享八折优惠( 40元/本 包邮)


扫描二维码征订全年刊


扫描二维码购买新刊




END

本文为《中国经济评论》杂志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。如需转载,请在本公众号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